◎領取生活助學金之同學需參與生活服務學習(燕巢系辦值班及打掃工作)
~有意申請同學,歡迎來電洽詢~TEL:3814526轉16353
本行人才招募專區 (https://ssl.bok.com.tw/Resume)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 112 年 2 月10 日(五)
即日起至112年2月17日(五)
專題得獎小組,頒發每人獎狀乙只並發放獎學金,以資鼓勵。
特優1,000元,優等800元,佳作500元。
※請得獎小組推派一員填寫匯款資料(zfAypJDHWaABWjc39)
並準備銀行或郵局存摺影本mail至fmchung@nkust.edu.tw,請於111.6.17前填覆!
日期:111年06月10日(五) 10:00-12:00
(1)採線上發表
(2)5/27(五)12時前,請繳交專題全文及簡報電子檔至fmchung@nkust.edu.tw
(3)每組20分鐘(10-12分鐘小組報告、5-8分鐘評審提問)。
(4)評選特優、優等、佳作若干組,並於系網公告得獎名單。得獎小組,將頒發每人獎狀乙只,並酌予發放獎學金,以資鼓勵。
(5)須於第18週結束前送交完稿之實務專題報告電子檔1份予系辦存檔,寄至fmchung@nkust.edu.tw。
初賽報名:即日起~2023/1/15(日)
初賽繳件:即日起~2023/1/30(一) 23:59
名單公布:2023/2/20(一)前
參賽費用:主辦單位之社員免費/非社員50元 組隊方式:每組1
參賽身分:全國大專院校學士生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
主辦單位:臺灣期貨交易所、工商時報
時間:2022年11月28日(一) 9:30~16:20 (9:00開放進場)
地點:台北喜來登大飯店 B2祿廳(主題論壇)、壽/喜廳 (論文發表)
地址:台北市忠孝東路一段12號 (捷運善導寺站2號出口)
本活動分為大專組與高中職組,參賽資格分別為全國大專院校在校生(含研究生)與全國高中職在校生。
1.採組隊報名制,亦可由指導老師推薦報名。
2.報名期間: 111年9月19日至111年10月5日16時止。
詳情可參考競賽簡章與辦法或至競賽專區查詢(網址:https://fin.stust.edu.tw/tc/node/game)。
「嘉義出題,全國青年解題!」
今年的競賽特別與嘉義縣市政府合作
縣市政府針對不同面向與領域設計了幾個有趣的題目
徵求全台灣厲害的大學生們一起來共襄盛舉🙋♀️
報名日期:2022/08/29(一)~2022/09/30(五)截止
繳交方式:參賽者將報名表及企劃書上傳至報名系統
報名連結:https://www.startupland.ccu.edu.tw/reg/zh_TW
本行人才招募專區 (https://ssl.bok.com.tw/Resume)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 112 年 2 月10 日(五)
活動日期: 2022年12月3日-4日 09:00 ~ 16:00 (臺灣時間)
活動連結: https://taiwanjinzainet.com/lp/
履歷截止收件日:11/14(一)臺灣時間上午8點整截止
https://pse.is/45zpn4 | |
https://pse.is/45eba2 | |
https://pse.is/4ezbyp |
預計於112年1月中開放報名
推廣教育報名系統:https://cec.nkust.edu.tw/CurriculumList.aspx
面試日期:111年5月7日(六)
面試地點:建工校區-西001討論室(地下1樓,西101旁樓梯下去)
面試時間:上午10點,請面試前10分鐘完成報到。
◎領取生活助學金之同學需參與生活服務學習(燕巢系辦值班及打掃工作)
~有意申請同學,歡迎來電洽詢~TEL:3814526轉16353
即日起至112年2月17日(五)
請填寫google表單:https://forms.gle/zSMUiB56zpEB6SLQ9
※將「證照」及「學生本人存摺正面」掃描檔或照片 寄至veoffice01@nkust.edu.tw,來信請註明:班級、學號、姓名。
一、 本獎學金設立目的為對大學有關保險金融系所及大專銀保科學生提供獎學金,每校最多推薦3名學生。
二、 即日起接受在學學生獎學金之申請,請於111年11月15日(二)前將申請文件送交燕巢系辦公室。
三、 申請文件:申請表格、完整學年成績單正本、自傳。
指導教師:姜林杰祐老師
得獎學生:
第一名 黃品喆
第二名 黃崧渝
第三名 蕭孟臣
第四名 魏昇暉
第五名 葉桓志
第六名 高予宣
指導教師:姜林杰祐老師、程言信老師
得獎學生:
第一名 陳建名 邱宇鴻
第二名 劉芳妤 林庭瑜
第三名 沈霈潔 劉雅雯
第四名 陳茹玉 劉思榆
第五名 羅云怡 吳思涵
第六名 黃筠皓 丁正昊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商業智慧學院,通過跟微軟合作的認證,已經有五百多位學生具備資料處理分析的數位能力,在未來也會透過產學合作讓不同領域的學生能夠一起合作。